您当前位置:首页 >>哈埠史话
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站——哈尔滨

 

1917年11月7日,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。在哈尔滨的俄国布什尔维克于11月12日发布了《告满洲全体公民书》,号召在东北地区的俄国侨民和中国工人支援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。1918年10月,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建立了中国工人第一个工会组织“哈尔滨铁路总工会工人维持会”。工会建立初期,与俄国职工联合会一起,领导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工人,在反对沙俄残余势力的斗争中发挥了作用。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,数以万计华工通过中东铁路陆续回国。旅俄华工不仅带回了大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报刊和书籍,而且还将亲眼目睹、亲身经历俄国革命的事情传播给周围的人。1903年全线通车的中东铁路由于和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,因而成为传播俄国革命思想的重要渠道。尽管哈尔滨当局实行严格查禁,仍有大量的红色报刊和书籍流入哈尔滨。另外哈尔滨外国人办的报纸之多,是国内其他城市少见的。其中俄文报刊最多时达30余种。俄报刊观点各异,分为红党、白党和中立三种类型。在哈尔滨俄人开设的书店里也能买到俄文版的马克思、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。而《华工醒时报》、《劳动之声》、《革命思想》、《新青年》和《晨光报》等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反帝爱国思想的刊物也很受市民喜爱。这些红色的俄文报刊和书籍成为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媒介。还有一些俄文教员,积极向学生宣传十月革命,宣传社会主义思想,使哈尔滨成为中国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心。在列宁领导下,共产国际十分关心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,经常派人到中国宣传马列主义,帮助建党。中国一些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,为学俄国革命经验,也都来到哈尔滨,经中东铁路赴苏联学习经验。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、张太雷、陈独秀、李大钊、刘仁静、周恩来、瞿秋白、张国焘、王尽美、邓恩铭等都先后在哈尔滨活动,由于中东铁路的总枢纽在哈尔滨,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“红色之路”(亦称红色丝绸之路)。这条“红色之路”不仅拓宽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渠道,也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。

(市档案局档案宣传编研处 张旭升供稿)

打印本页】【关闭本页

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

【关于本站】 | 【网站声明】 | 【网站地图】